比思論壇

標題: 科研 大气垂直探测、人类活动变化……更多研究逐步开展 [打印本頁]

作者: 深蓝色的畅想    時間: 2022-10-4 13:57
標題: 科研 大气垂直探测、人类活动变化……更多研究逐步开展

对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姚楠来说,冲顶成功的前夜让她记忆犹新。那是午夜12点多,作为本次科考气象保障团队人员之一,姚楠从珠峰大本营的帐篷里爬起,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安装设备,施放探空气球,看着气球缓缓飘上天空。星辰如碎玉点缀在天幕之上,这是姚楠距离星空最近的一次;在这里工作了多日,这也是她最用心看珠峰星空的一次。

“每天都忙得‘昏天黑地’,全身心投入气象保障中。知道次日就要冲顶,心情紧张,连日来工作成果全在于此,我们都在密切关注结果。繁重的工作阶段性结束后,才有机会欣赏壮丽的自然风景。”姚楠感慨。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马耀明是此次科考西风—季风协同作用项目的负责人,也承担气象保障工作。科考期间,他的研究团队要及时采集相关气象数据,和中国气象局、西藏自治区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共同分析研判,最终做出准确的气象预报。

“5月4日前后是最佳的冲顶时间,这是经过我们长期而周密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得出的,最终峰顶的气象条件和我们预判的差别不大。”马耀明说:“之后,我们将聚焦大气垂直探测和极端天气观测与预报,继续在珠峰区域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进一步深化各项成果。”

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科考队员手上都戴着一个电子“戒指”,上面的电子屏幕实时展现心跳、血氧等身体指标。这是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教授开展的研究项目,探寻低压缺氧和高浓度臭氧共暴露对高原急进人群的健康影响,也是此次科考研究的任务之一。

在海拔超过5000米的地方,朱彤教授带着研究人员徒步往返于冰湖和珠峰大本营,收集科考队员的生物标本,测量心血管功能性指标。通过这些数据,研究人员将深入探究人体对极高海拔高原环境的生理适应机制。

“团队首次针对低压缺氧和高浓度臭氧共暴露对高原常驻和短居人群的健康影响开展人群研究,获得宝贵的生物样本和环境数据,为深度解析高原生理适应机制提供重要依据。我们还在海拔5200米和5900米两个高度,聚焦冰雪表面氮氧化物通量和臭氧等污染物垂直交换过程。”研究团队成员、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宫继成介绍。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bbb-ccc.store/)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