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说明近些年三江源(可可西里)的生态保护是有效的,成果是可以看得到的。”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创始人杨欣说,“以前藏羚羊远离公路,现在跟人很亲近,说明是一种和谐。”
从20世纪90年代藏羚羊惨遭大量猎杀引起世界关注,开始设置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到如今纳入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并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野生动物天堂”正得到史上最有力的保护。
8月9日早8时许,可可西里管理局工作人员堵住青藏公路来往的车辆,保护约有300余只藏羚羊藏羚羊顺利通过青藏公路,开启它们的回迁之路。 孙睿 摄
“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仍是最终目的。”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主任布周表示,在保护的前提下,可可西里后“申遗”时代,应该向依法治区、科学监测与研究、宣传教育转型。
布周介绍,为防止盗猎、盗采,今年主力巡山队及各保护站开展了大规模、高密度的巡护,第五批队员在冬季来临前正准备进入太阳湖附近的临时检查站反盗采。
同时,相关人员还为藏羚羊产仔及回迁保驾护航,保护湖泊、沼泽、冰川,监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核查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点位等。
据记者了解,目前,可可西里原有的索南达杰、五道梁两座保护站正在开展标准化建设,而在数百公里外的青海格尔木市,正筹建一座含访客接待、科研、医疗、志愿者服务、宣教展览等功能的占地50亩的综合服务中心。
可可西里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嘎玛才旦表示,应该尽快将保护人员从原始的巡护中抽离出来,未来将提高科技在保护中的支撑作用,加强无人机巡航、卫星遥感监测等手段。
“但现在我们最大的软肋是科学研究,专业人才奇缺,”布周表示,如今盗猎、盗采逐渐禁绝,现有保护人员的科学研究、监测能力薄弱,科学研究、监测将是未来保护工作的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