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角度看世界 2000年,郝晓光就完成了《系列世界地图》的编制,这一系列世界地图共有四幅,按照“双经双纬”的原则,东半球版和西半球版为“经线世界地图”,北半球版和南半球版为“纬线世界地图”,等于用四种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世界。尤其是通过“横切”地球得到的两幅“纬线世界地图”,突破了以往地图设计“纵切”的局限,使得南北极周边的格局被更真实地展现出来。 东半球版世界地图上,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占据了版面的主要位置,世界海洋变形相对较小,因而适用于表达国际航海线;西半球版世界地图以0度经线为中央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分布在图幅两边,东经和西经对称排列,因此更适用于表示世界标准时区分布。 在南半球版世界地图上,因南极洲的形状和面积变形较小,适用于表达各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位置;北半球版世界地图则尤其适合国际航空线的呈现,因为世界上三分之二的陆地和五分之四的国家都位于北半球。 “这四张地图每一张都是从某一个角度看世界,都有其独特性。把四张结合到一起,才是一种理想的世界图景。”郝晓光说。 2013年9月,这四幅地图之一的南半球版世界地图以竖版《世界地势图》的形式出版。在此之前,四幅地图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科学考察、军事等领域。 目前国际通用的世界地图基本是两个版本——亚太版和欧美版。亚太版以太平洋为中心,欧美版则以大西洋为中心。我国现在通用的是亚太版世界地图,但它有自身的局限性。“首先,读者阅图时的方向感不强。中国位于世界东方,但在亚太版世界地图上,中国却位于图中央偏左方;其次,这版地图上,国际日期变更线既不是中央经线,也不是左边经线和右边经线,读者很难从地理分布上感受到日期的变更,容易造成时区概念上的混淆。”郝晓光说。 欧美版世界地图是对亚太版世界地图的一种补充,但即使两者结合起来,仍存在问题。“这两版地图的投影方法是采用经线纵向分割地球仪,适用于表达东、西半球的地理关系,但南、北半球的变形较大且与周缘地区的相互关系不太明确。”郝晓光举例说,“比如,南极洲的面积为澳大利亚的1.8倍,但在‘经线世界地图’上却为3.8倍;南极洲被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这三块大陆环抱,但在‘经线世界地图’上却是平行关系。” “地球是圆的,可以纵切,就可以横切,有‘经线世界地图’,就可以有‘纬线世界地图’。”郝晓光说,“有了这样的创新思维,技术上就不是难事了。”为了符合国人的传统习惯和文化心理,让中国版图“大公鸡”的姿态更完美,郝晓光还将南半球版世界地图由横版变为了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