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陌生敌人”塑料际
[打印本頁]
作者:
p30900
時間:
2024-11-30 17:22
標題:
“陌生敌人”塑料际
人们对塑料的概念并不陌生。在其问世的一个多世纪里,它的多重优点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缺点都早已被人类洞察。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密苏里州的广袤原野上,生活着一位名叫“花生”的小红耳龟,它曾是那片天地间自由自在的小精灵。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塑料噩梦”悄然降临在这个小家伙的身上。
一天,“花生”不慎被人类随意丢弃的一个塑胶套紧紧缠住,从此开始了长达13年的痛苦挣扎。岁月流转,“花生”的身体在塑胶的无情压迫下逐渐变形,游泳不再自如,生存也变得岌岌可危。直到被人们偶然发现,才得以解脱那个束缚它多年的“枷锁”。然而,“花生”的美丽外壳却永远留下了无法抹去的伤痕,成为了塑料污染危害的一个鲜活例证。
“花生”的遭遇仅是看得见的塑料风险。而塑料际微生物正在以另一种“看不见”的形式,对生物包括人类造成危害。
那什么是塑料际?
当塑料制品进入环境中后,在塑料周围会形成一种特殊的微环境,这种微环境中还会形成特定的微生物群落。科学家们将这种以塑料为基质的特殊的微型生态系统命名为“塑料际”。
2018年,李长超进入山东大学读研。对当时的他来说,塑料际这个词听上去格外新奇。他在一次课堂汇报中,选用了这一领域的相关内容。令他没想到的是,无意的一次接触,竟让自己此后的科研之路与它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Nature这篇评述文章中,“为了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潜藏在塑料污染中的微生物风险,我们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来介绍塑料际微生物所造成的各种风险与危害。”李长超向《中国科学报》介绍。
文章给出了一个惊人的数据——目前,全球已产生了超过70亿吨的塑料垃圾。其中大部分仍堆积在地球表面,成为微生物滋生的温床。
更令人瞠目的是,海洋里的一小块塑料碎片上竟能藏匿多达8万个硅藻,而1克塑料上的微生物数量更远超1立方米海水中的含量。
这些塑料垃圾不仅污染了环境,更成为了微生物传播的“帮凶”——通过贸易、河流、风等多种途径,将微生物带到原本不属于它们的地方,从而改变了微生物物种的自然分布,加剧了病原体和抗生素耐药性的传播风险,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他们深知,只有明确对手方位,才能精准打击。只有全面认识塑料污染风险,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管控方案。
在这篇评述文章中,团队一共提出了6项具体的行动措施——量化影响、重新定义塑料污染、提供专项研究资助、建立专家 委员会、调整管控策略、保护人群健康。
团队认为,应对塑料污染的全健康风险需要全球统一战略,而非孤军奋战。联合国塑料公约的谈判可以促进系列具体行动的开展。
他们希望手头的研究,能真正为世界做点什么。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bbb-ccc.store/)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