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wwff0202 發表於 2024-2-25 10:51:50

曾被认为是独居的灵长类动物也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社会组织

新的研究发现,灵长类动物(包括以前被认为是独居的原猴亚目动物)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社会组织,研究表明配对生活是最常见的祖先状态,这对以前的观点提出了挑战,并凸显了灵长类动物社会结构的复杂性。

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动物通常被认为是社会性很强的动物,许多猴子和猿类都组成了群体。相比之下,狐猴和其他原猴灵长类动物(俗称"湿鼻"灵长类动物)历来被视为独居动物。这种观点导致人们猜测不同的社会结构是随后发展起来的。因此,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灵长类动物结对生活的起源和发展。

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许多夜间活动的原猴灵长类动物实际上并不是独居的,而是雌雄成对生活,这对研究来说更具挑战性。但这对所有灵长类动物祖先的社会组织形式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有些种类的猴子群居,而另一些则成对生活或独居?

苏黎世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的研究人员现在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休伯特-库里安多学科研究所的夏洛特-奥利维尔收集了野生灵长类种群中社会单位构成的详细信息。经过数年时间,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详细的数据库,该数据库涵盖了 200 多种灵长类动物的近 500 个种群。

在数据库记录的灵长类物种中,有一半以上表现出一种以上的社会组织形式。"最常见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多只雌性和多只雄性生活在一起的群体,例如黑猩猩或猕猴,其次是只有一只雄性和多只雌性生活在一起的群体--例如大猩猩或叶猴,"最后一位作者、苏黎世大学的阿德里安-耶吉(Adrian Jaeggi)说。"但有四分之一的物种是成对生活的。"

考虑到一些社会生态学和生活史变量,如体型、饮食或栖息地,研究人员计算出了不同社会组织形式的概率,包括生活在大约 7000 万年前的我们的祖先。这些计算基于乌兹赫德大学进化医学研究所的乔丹-马丁(Jordan Martin)开发的复杂统计模型。

为了重建灵长类动物的祖先状态,研究人员依靠化石进行了研究,化石显示祖先灵长类动物的体型相对较小,而且是树栖动物--这些因素与成对生活密切相关。马丁说:"我们的模型表明,灵长类祖先的社会组织是多变的,而迄今为止最有可能的形式是配对生活。他补充说,只有大约 15% 的祖先是独居的。因此,只有在灵长类历史的后期,才会进化出更大的群体生活"。

换句话说,早期灵长类动物的社会结构与今天人类的社会结构很可能比以前设想的更为相似。耶吉说:"许多灵长类动物,但绝不是我们所有人,都过着成双成对的生活,同时也是大家庭、更大的群体和社会的一部分。早期灵长类动物的成对生活并不等同于一夫一妻制或合作照料婴儿。"

最后一位作者、来自斯特拉斯堡的卡斯滕-施拉丁(Carsten Schradin)解释说:"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特定的雌性和特定的雄性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在一起,共享同一个家园和睡觉的地方,这对它们来说比独居更有利。例如,这使它们能够抵御竞争者或相互取暖。"

happynewyear888 發表於 2024-2-27 23:49:41

探索灵长类动物结对生活的起源和发展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曾被认为是独居的灵长类动物也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社会组织